在新中国开国将帅中,韩先楚上将以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尤为出众。
他外号“韩大胆”,无论战斗或运动,只要认定正确,即便风险重重也毅然坚持,因此常做挑战常规、逆风而上的事情。
韩先楚因直率行事得罪了不少人,六七十年代,权势显赫的江女士对他极为不满,曾言:军中两大霸主,许世友与韩先楚并列。
韩先楚自评爱讲话、意见多,承认被指抗上。他认为,有想法意见应提出,党员不应仅顾个人得失,而应着眼事业利益,这才是关键。
他确实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将军,英勇无畏,气概非凡,令人敬仰。在战场上,他展现出无比的坚毅与果敢,真正诠释了将军的风范。
韩先楚的胆识初露于军事领域。1936年,彭老总率红一、十五军团西征时,任红十五军团78师师长的韩先楚,原任务为攻打安边城。
因城内守军众多,突破未果,彭老总命78师速与十五军团会合,改由红28军负责攻克安边。
韩先楚等人对此结果深感沮丧,但在行军途中,他们发现定边城空虚且城墙低矮,仅凭云梯即可轻易攀登。
为雪前耻并顾全大局,韩先楚决定速取定边,他边向彭老总发电请示,边部署攻城。然而,攻击前夕,指挥部回电抵达。
“无视定边,坚持绕行。”此言令红78师全体将士心灰意冷,上级严令勿战,但错失良机后,敌援至,破城将更难。
韩先楚与崔田民政委、姚喆参谋长商讨后,毅然决定,不顾一切,于当晚立即发动攻城行动。
彭德怀总司令性情刚烈,其命令鲜有人敢不从。张特派员对韩先楚之举感惊讶,问道:“违抗命令,韩师长可曾想过后果?”韩先楚沉着回应。
尽管攻打定边违令,但若成功,对西征后方保障意义重大。若不能速胜,则放弃定边,迅速归建15军团,以确保不影响彭总计划。他随即开始部署。
得益于指挥得当且城内守军稀少,红78师仅用不到4小时便攻克定边。韩先楚在致指挥部的电文中,兴奋地报告了此次战役的战果。
昨夜激战后,今晨主力已入城。全歼敌军1营1保安团,俘500余人,获战马180匹、枪支400支。此外,当地商行自发募捐1万大洋作军费。
彭老总对此结果倍感欣喜,非但未治抗命之罪,反而发电报给予嘉奖,表达了他的满意与认可。
战场局势变化极快,军事指挥需具备敏锐洞察力以占领先机。韩先楚天赋异禀,常能预见战况,也因此多次与上级产生不同战略见解。
例如,在解放战争的红石镇战役中,辽东分局明确指令:“为强化并统一前线部队作战,特成立由曾韩负责的临时前线指挥部。”
曾克林曾任三纵司令员,韩先楚为四纵副司令员,根据排序与职务安排,临时指挥部主要由曾克林负责。
韩先楚主张攻打国军精锐89师以震慑敌军,与曾克林先歼滇军暂20师的稳妥策略相左。双方意见不合,上报上级。最终,领导采纳韩先楚方案,他指挥战斗并大获全胜。
韩先楚的行事风格在战场事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,刚直坚韧。这种精神在建国后的诸多运动中同样得到了体现。
1959年,彭老总因“意见书”处境微妙,众人皆避之,唯独韩先楚勇于公开探访,前往芬兰别墅,展现了他的胆识与情谊。
不仅彭总受波及,多人亦受牵连,如身份敏感的黄克诚。韩先楚亦亲自探访,此举实属难能可贵。
抗战中后期,韩先楚因与黄克诚不和,返回延安求学。后黄克诚遭难,韩先楚挺身而出,做了许多旧部不敢为之事,实在令人钦佩。
邓华与韩先楚在解放战争中多有交往,尤其在解放海南岛时合作紧密。朝鲜战场上,邓华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,韩先楚为第三副司令员,两人私交深厚。
邓华因彭总之事遭撤职,长期赋闲。1960年,韩先楚赴京参会,闻邓华尚未得新职,即刻探访慰问。
庐山事件后,邓家访客稀少。韩先楚的到访令邓华倍感欣喜。邓华之妻李玉芝日后忆及此事时提到:
邓华遭逢变故时,鲜有老战友探访。韩先楚的到来让邓华激动不已,他紧握韩先楚的手,连连道谢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无论是这一场风波还是后续的多次运动,韩先楚均展现出了同样的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1967年,徐帅因怀仁堂事件遭批判,众人多避之不及,唯独韩先楚无惧“逆流”之名,每次进京必访徐帅府邸。
尽管红四方面军孕育了数百位将军,但如韩先楚这般独特的寥寥无几,他不仅每次都赴约,还共进餐食,仿佛唯恐他人不知。
徐帅曾忍不住问韩先楚:“你来探望,不担心影响仕途吗?”老首长担心连累他。但韩先楚毫不在意地回答:“我无所谓!”
徐帅被此态度深深感动,它展现了真正的关怀与支持,如同雪中送炭,也让众人见证了何为真挚的情谊与帮助。
1971年前后,众多老干部希求复职,但多数单位因惧后患而婉拒。韩先楚则无所畏惧,相继吸纳陈再道、王建安、李志民三位开国上将,此举在当时极为难能可贵。
1973年,韩先楚从福州调至兰州任军区司令员。三年后,他坚决抵制压力,拒绝批判邓公,并禁止军区内批判活动及贴大字报,已贴者需限期清除。
军区党委会上,面对不解,韩先楚反问:何来批判?谁定为反革命?他遭开除党籍了吗?未开除怎算反革命?我未见保留党籍的反革命。
保持一次本心尚易,但始终如一则难。韩先楚将军事事皆出色,最终有幸在兰州军区司令员之职上光荣离休,真乃善有善终。
